大数据专栏详情

“饭圈”文化对未成年人价值观侵蚀现状研究及对策建议

对“饭圈”恶意制造流量等不良风气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2024-05-16 13:48:48

本文仅以“饭圈”为代表的网络聚落对未成年人

价值观的侵蚀现状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

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全文约6500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图片

2021年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与世长辞,在这个本应举国哀悼的日子里,一则“肖战粉丝疑似恶意关联袁隆平院士去世消息蹭热度”的新闻又将“饭圈”这一近几年来负面消息不断的网络聚落推上了风口浪尖。



站在流量明星及其粉丝群体背后的相关资本无底线、不择手段地在互联网制造流量,进而攫取经济利益;而在另一方面,对流量苦不堪言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则自发地进行了激烈的反抗和反击。

每次“流量狂欢”过后,资本总是可以裹挟利益抽身而去,而留给互联网空间的“一地鸡毛”则需要国家花费大量资源进行善后和恢复治理,同时在制造流量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投机和不良风气也对未成年人正确价值观的树立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饭圈”恶意制造流量等不良风气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image.png

事件发酵后,部分肖战粉丝出面澄清,表示此事仅同其他艺人一样,是正常缅怀袁隆平院士,并非是有意蹭流量的行为,“起肖蔷”所批评的关联词条、对袁隆平院士不敬等行为是黑粉所为。



经过对涉事的相关微博进行仔细排查发现:


image.png

肖战2.jpg

一件缺乏实证、有待调查定性的网络事件为什么能如此轻松的在互联网引起激烈的争论?用当下互联网环境中一句时髦的评语来形容就是“天下苦流量久矣”。



流量的兴起与资本的推波助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十年来,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资本发现利用流量可以快速地造星、快速地圈粉以及快速地把流量变现攫取收益,因此“流量明星”甚嚣尘上,而与运营“流量明星”相配套的“控评”、“转发”、“集资”、“做数据”等粉丝行为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初期,流量明星与粉丝们尚可以在自己封闭的小圈子里“圈地自萌”,与主流互联网相安无事。

但随着获利的欲望愈发迫切,流量明星与其粉丝也被资本裹挟着逐渐破圈,充当其制造流量的“工具人”,而在制造声量和流量过程中一次次的无底线行为,也在逐渐刷新着社会公众对“饭圈”的认识,其中以肖战“227”事件和“青春有你3”粉丝应援倒奶事件为典型代表。

在资本与“饭圈”不断扩张的过程中的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互联网秩序,给其他互联网用户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或侵害,因此互联网对“饭圈”和流量的声讨愈演愈烈,“饭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公众预设成为了互联网不文明行为的根源,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肖战-袁隆平”事件在未经深入调查之前,肖战粉丝团体就已经开始被互联网一致声讨,且声讨呼声如此之高的原因所在。


image.png

饭圈生态是由资本方、职业粉头和粉丝共同构建的一种金字塔型的网络聚落结构



其中资本方占据塔尖,是该生态的实际引导和控制者;粉丝是该生态重要的塔基;职业粉头介于二者之间,在整个生态中也处于相对高位;而偶像或者爱豆则是整个“饭圈”生态的被消费者。


饭圈生态分析.jpg

“饭圈”生态的各生态位由低到高,对偶像或爱豆的消费需求逐渐由精神需求转变为利益需求,最底层的粉丝主要消费偶像或爱豆的人设以获得精神上的自我满足,而作为顶端的资本方则消费偶像的流量价值为自身攫取经济收益,而职业粉头则介于两者之间,既能获得一部分的精神满足感,又可以从资本方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饭圈”生态的利益链分析及各生态位运作方式

image.png

资本方既是该生态的实际引导和控制者也是该生态的最大受益者。资本方或经济公司通过培养或发掘有流量潜力的明星,以流水线的方式为偶像生产“人设”以满足各种粉丝的精神需求,达到快速圈粉的目的。在粉圈形成之后则通过各种手段,将明星形成的粉丝流量变现,获取经济收益。

image.png

职业粉头是指利用粉头身份获得经济回报的人,他们或与经纪公司关系紧密,在公司的指示下带领粉丝群体进行应援活动,获得明星工作室的金钱回报;或是将开站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在偶像还未大红之时,建立与偶像相关的应援站,甚至同时开很多个艺人的应援站;或是通过出售明星相册或周边,或是通过某艺人成名之后直接出售应援站来赚取利润。



职业粉头是由粉丝“晋升”而来且都会遵循一定的“晋升路径”。要想成为粉头,初期则是通过大量购买偶像作品、杂志、代言产品、转发超话等线下应援等方式表达对偶像的“死忠”,进而获得该偶像其他粉丝的支持,成为一部分粉丝的领导人物(KOL)。随后粉头则可以带领粉丝为偶像应援打call,争取成为各种超话的主持人,继续在圈内积累知名度,巩固地位。当支持的粉丝数量突破5位数之后则进行各种引战,带领自己家粉丝去撕别人的偶像从而一举获得海量的关注。

职业粉头可以从四个渠道获得经济收益,分别是经纪公司、周边贩卖、灰色收入以及出售账号。


image.png

image.png

粉丝群体中未成年人占很大比例,是整个生态位中最特殊的存在。粉丝群体消费偶像的“人设”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要,偶像的成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粉丝自我实现的一部分。在饭圈文化初期,偶像一般用来填补自己理想伴侣的缺位,经过长时期的发展,现如今粉丝对偶像的幻想已经有了很多版本的衍生,例如“妈妈粉”“CP粉”“唯粉”“泥塑粉”等等。饭圈的活动方式也多种多样,从最初的买专辑、看演唱会,现已发展出了购买偶像周边(衍生品)、租广告位宣传、商务集资、投票控评、慈善公益等多种新形式。



在经过资本的驯化后,粉丝组织由最初自发的松散组织变成了现在“有组织”、“有纪律”的严密体系,在这个发展中,粉圈也逐渐从理智化走向低质化、低智化、排外性。这种异化的趋势甚至已经开始脱离资本的引导和控制,并自成一派。在“饭圈”内部的互相认同和外部普遍敌意的共同作用下,部分“饭圈”团体甚至已经脱离了“饭圈”文化和偶像本身,向着更加极端的方向发展,逐渐成为偏激的民粹主义集体。

在饭圈起源的阐述中,有这么一段犀利又写实的描写:““饭圈”粉丝构建了一套严密的组织体系,一旦遇到挑战与攻击他们偶像的言论,他们就如同暴力机器一般攻击异己意见或以技术手段将其消灭,这正是如今“饭圈文化”的缩影。”


image.png

“饭圈”文化作为一种网络聚落,天然会利用互联网的各种优势进行传播,现今各大互联网平台,例如百度贴吧、知乎、豆瓣、小红书、天涯、猫扑、虎扑等,都可以发现饭圈文化的影子,其中以在微博和豆瓣平台上的传播最具代表性。以下将对“饭圈”文化在微博和豆瓣平台上的传播与运作为例,进行详细的展开。

image.png

微博的平台属性天然适合“饭圈”文化的传播。在微博的内容体系中,对立观点往往是流量之源,而饭圈对于这种对立流量具有天生的敏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力正在衰弱,取而代之的是明星大V在公共话题中的论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粉头大V通过搬运内容、夸大事实、引导论战的方式在新浪微博获得流量,其惯用套路为转载偶像A的才艺或生活片段,并声称其表现不如偶像B,这类“流量碰瓷”的内容一经发出,往往会引来大量争议流量,而当事各方则会通过流量获得关注,进而获得收益。



长久以来,微博就有娱乐话题+社会公共话题的内容双核心特征,热搜资源、超话、明星势力榜作为微博流量的顶点,经常被各个“饭圈”组织争夺,为了获得更高的流量,“做数据”这一手段和其相应的灰色产业也就顺理成章的被粉丝群体纳入到饭圈文化扩张的工具箱之中。然而,过度的数据必然会严重挤占正常的网络空间与渠道,也必然会引起非饭圈群体对过度流量行为的反对与声讨。

饭圈对粉丝的应援意愿、付费能力等过滤提纯后,高度组织的饭圈有能力进一步介入深度的应援工作中。以微博上活跃的反黑组、控评组、数据组、打投组等粉丝组织为例,事实上整合了消除负面舆论、优化外部数据、生产宣传资料并予以多渠道推广等功能,甚至还托起了明星代言商品的销售情况,其背后是过去零散的应援行为正式化、规模化的过程。


某偶像粉丝后援会详细分工图.png

image.png

2020年11月,一位图书编辑控诉称,自己编辑的一部新书刚在豆瓣上架,就被“注水”大量评论。“两天内多出近200条短评,标记记录几乎全是艺人王一博粉圈养号!”

王一博粉丝书评注水事件截图.png


该图书编辑的控诉引发公众关注后,豆瓣读书对外证实,称部分图书的评分评论出现异常与某些账号试图“养号”的行为有关。此事引发公众对豆瓣“养号”及其背后刷分控评现象的关注。随着豆瓣影响力提升,很多影视综项目总结成绩时会注明“豆瓣评分”,以此作为作品受捧程度的指标。因此为了自家偶像的相关作品能够获得豆瓣高分,应援组织会编写完善的豆瓣养号教程,教自家粉丝如何养号刷权重。



教程内容有时十分详细,包括“注册账号时不要显示‘粉籍’,避免头像简介与偶像相关;注册时间三个月内的账号每天坚持为影视剧打分、写评论,但不能打一星或五星,也不要为偶像作品打分;不要复制粘贴别人的评论,也不要一口气从某一榜单中按顺序标记过多作品等。

“养号”发的评论内容被模式化,大多来自粉丝群的统一输出,并常复制粘贴其他短评和豆瓣书籍页面的基础信息,相似性较高。

除了经验帖介绍“养号”技巧,饭圈还会组织建立“豆瓣养号”社群。如艺人谭松韵粉丝组织的“豆本豆护果林”、艺人杨幂粉丝组织的“不刷屏隔壁打卡的多肉种植基地”等。但这些社群的审核十分严格,外人基本无法进入。“养号”行为很早就有,以前只是一部分水军机械、自动化地批量“养号”,近年来,饭圈文化盛行后,粉丝开始加入人为“养号”大军中。

“饭圈”群体正在逐渐侵蚀评分市场。当评分、流量等数据成为一个评价标准,尤其跟影片排片、明星报价挂钩后,不正当的竞争就会出现。与豆瓣相关的“刷分控评”现象正是不正当竞争的一个体现,也会持续的扰乱市场秩序。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

已经到底啦